? ? ? ?安培(Ampere)是國際單位制中描述電流強度的基本單位,是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之一,為紀念法國物理學家安培而命名,他在1820年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律。1946年,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提出定義為:在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米的平行且無限長的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恒定電流,導線間相互作用力在1米長度上為2×10-7牛時,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1安培。1948年第九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正式批準該定義。1960年,在第十一屆CGPM上,電流單位安培被正式采用為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之一。?
? ? ? ?安培的這一定義直接體現了電流與力學量之間的關系。在計量科學中,我們把對定義的實際實施稱之為“復現”,即借助于測量裝置,在實驗中將定義進行復現。復現有兩種形式,直接復現和間接復現。?
? ? ? ?在直接復現方面,法國物理學家安培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兩根載流導線間存在著電磁力,在此基礎上研制成世界上首套電流天平。電流天平的不確定度約為1x10-5~4x10-6。線圈幾何尺寸的測量誤差、線圈自熱引起的幾何尺寸的變化和形成的氣流影響,以及線圈間的微小作用力難以準確測量等都會帶來誤差。直到19世經70年代初,這種方法的不確定度仍然被限制在10-6的量級、很難再進一步減小。?
? ? ? ?除了電流天平之外,還有一種與此等效的方法是分別在較強磁場中用核磁共振吸收法和在較弱磁場中用核感應法測量質子的旋磁比,并把兩種方法的測量結果結合在一起,也可復現電流單位安培。?
? ? ? ?由于安培的傳統定義中提出的理想條件均無法實現,因此計量學家們試圖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對安培進行重新定義。早在一個世紀前他們就發現電荷是以電子的形式存在,這也暗示了電流的定義應該從這個方面考慮。?
? ? ? ?與使用兩根通電導線之間的力定義相比,安培很可能在未來使用基本電荷的流速來定義,即1安培就可以定義為1秒內有6.2415093x1018個元電荷通過橫截面的電流。采用新定義后,安培不再基于力學量,而是基于量子效應和基本物理常數。